货物吞吐量增长放缓,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继续放缓,煤炭吞吐量降幅扩大,油品吞吐量降幅扩大,金属矿石吞吐量小幅下降,粮食吞吐量增长放缓
智慧财经项目建设实践交流远光软件技术专家对智慧财经项目系统集成、预算管理、合同管理、科教经费管理等子系统进行了详细演示。作为智慧财经项目的实施方,远光软件也将再接再厉,深化建设成果,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应用创新技术,优化业务,完善服务,为北大口腔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信息化建设一直在路上,希望今后加强联系,建立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平台,同进步,共发展。目前,北大口腔医院智慧财经项目建设,实现了全业务报账、全面预算、全面合同、科教项目、资金管理、核算管理、内控管理、集成协同、主数据、大数据等子系统的管理创新,构建起覆盖医院卓越运营全过程、全工作领域的全新财务管理模式。北大口腔医院、项目实施方远光软件专家与来自各单位的业务专家们齐聚一堂,围绕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新兴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等话题,深入探讨如何借力数字技术夯实财经基础,强化综合监管,实现智慧财经,促进成本绩效管理。在做好全院职工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北大口腔财务处正在拥抱新的变化,寻求价值守护到创造价值的改变。秉承以预算、核算、结算、成本四算合一并嵌入内部控制的管理目标和原则,结合北大口腔医院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医院各项业务管理及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助力医院智慧运营管理建设。
汪薇总会计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医院正在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汪薇总会计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医院正在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事实上,疫情依然是影响未来集装箱船舶运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纠纷以及疫情爆发,船东看到了一些不同贸易模式的发展,13000-16000TEU集装箱船比更大规格的超大型集装箱船(ULCS)更具灵活性,因而更受船东青睐。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Peter Sand表示:目前集装箱船手持订单总运力约为530万TEU,这些新船将从2023年开始加入船队,进入2021年,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最初只有250万TEU,在此之后船东订造了超过330万TEU新船。航运巨头马士基首席执行官Soren Skou在本月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目前处于历史高位的运费是供不应求造成的,根本没有足够的运力。在今年订造的集装箱船中,分别有150万TEU将在2023年和2024年交付。
2月、3月、4月和6月,每个月都有60艘16000TEU集装箱船新船订单,而且这些订单只涉及5家不同的船东。另外,市场都有一种固有的观点,即船舶不会按期交付,因此BIMCO在预测给定年份的实际交付量时总会将延迟交付纳入考量。
BIMCO认为,船舶规模仍然是船东订船时关注的重点,而16000TEU级新巴拿马型船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船型另外,市场都有一种固有的观点,即船舶不会按期交付,因此BIMCO在预测给定年份的实际交付量时总会将延迟交付纳入考量。29艘将配备脱硫装置但同时采用LNG-ready设计,而34艘则将直接使用LNG动力运营。在今年订造的集装箱船中,分别有150万TEU将在2023年和2024年交付。
疫情引发的供应链问题目前已经将航运成本推升至历史高位,运力短缺加大了运费持续高企的可能性。而按照目前的手持订单交付安排,2024年预订交付量将达到215万TEU,超过2015年166万TEU的纪录水平。订单创16年新高!16000TEU级船最受欢迎根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发布的报告,今年以来集装箱船新船订单共计381艘约344万TEU,仅8个月就已经超过了2020年的全年水平。运输行业经济学家Thierry Vanelslander称,只要新冠疫情没有得到控制,海上货运就会继续受到干扰,港口拥堵、运费飙升的问题可能要到2022年2月农历新年后才会缓解。
随着订单暴增,新造船价格也随之上涨。Drewry世界集装箱指数显示,截至8月26日当周,一个40英尺集装箱(FEO)在主要跨洋航线的加权平均运费上涨2.1%,达到9818美元的创纪录高位。
日本海事中心的研究员后藤洋政分析称,随着新订单不断涌现,各公司已意识到风险。预计居家特需也将在2023年左右萎缩。
Sand称:你的船必须准备好适应新兴贸易航线,而且许多订购的新船将配备脱硫装置。以星航运首席财务官Xavier Destriau近日表示,鉴于许多公司直到今年还在犹豫是否要订购新运力,而且许多旧船已经过了报废年限,运力供应紧张已经成了一个潜在的重大威胁,尤其是3、4年或5年后的情况。据国际船舶网了解,克拉克森数据显示,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指数达到了89.9点,比去年同期上扬12.7点,是9年来的新高。不过,BIMCO指出,考虑到船舶交付总是存在一定的延迟,预计2024年的实际交付水平不会打破2015年的纪录。Sand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要么签下大规模批量订单,要么干脆不订船,船东会一次性在一家船厂订造4艘、5艘、6艘甚至多达20艘新船。其中一半订单由三家吨位供应商订造(包括前四大吨位运营商中的两家、以及一家小型船东),另一半则是由集运公司所订造。
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Peter Sand表示:目前集装箱船手持订单总运力约为530万TEU,这些新船将从2023年开始加入船队,进入2021年,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最初只有250万TEU,在此之后船东订造了超过330万TEU新船。商船三井首席财务官梅村尚(CFO)直言,客观来讲,我们怀疑未来的货运需求能否跟得上运力的增长。
克拉克森首席执行官Andi Case称,全球活跃造船厂数量自2017年以来减少了三分之二,降至约115家,船厂数量大幅减少,意味着短期内建造能力无法满足船东的需求,我们离船队运力供应过剩还差得很远。今年上半年集装箱船订单量共计317艘约290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10倍,是历史上第二大增幅,半年订单量仅次于2005年同期,达到史上第二高水平,创下16年新高。
有业内人士担忧,到2023-2024年新船集中交付投入市场时,运力会慢慢过剩。2月、3月、4月和6月,每个月都有60艘16000TEU集装箱船新船订单,而且这些订单只涉及5家不同的船东。
BIMCO认为,船舶规模仍然是船东订船时关注的重点,而16000TEU级新巴拿马型船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船型。在对LNG和氢等新一代燃料船全面展开投资的背景下,市场行情恶化和成本上涨将成为风险。另外还有17艘既没有选择安装脱硫装置也没有考虑LNG动力。钢价上涨也导致造船成本激增,对于高价订船的集运公司而言,这可能会拖累其收益。
集运市场空前火爆,今年前八个月全球累计接获集装箱船新船订单381艘,新船订单量已经打破有史以来的最高年度纪录,但超过2万箱的超大型船似乎已经失宠,新巴拿马型船加上脱硫装置已经成为船东的最爱。事实上,疫情依然是影响未来集装箱船舶运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疫情导致供应链混乱船舶供不应求,船东开始担忧尽管集装箱船订单急剧增加,但未来几年仍有可能面临运力的局面供应不足。在创纪录的新船订单下,未来几年集装箱船交付量也将创下新高。
截止目前,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已经达到619艘530万TEU,虽然仍低于2008年7月底680万TEU的创纪录水平。脱硫装置也是船东订船时的偏好之一,特别是对于大型船舶而言,脱硫装置能够更好地降低燃料成本。
运力虽然很重要,但它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了。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全球供应链吃紧的问题恐怕会持续到明年。在今年168艘11800TEU及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中,有117艘都将直接安装脱硫装置,占比达到71%。与此同时,疫情导致供应链混乱加上船厂产能不足,未来几年集装箱船供应可能依然紧张,但是船价的上涨以及运力过剩的风险已经开始引发船东的担忧。
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纠纷以及疫情爆发,船东看到了一些不同贸易模式的发展,13000-16000TEU集装箱船比更大规格的超大型集装箱船(ULCS)更具灵活性,因而更受船东青睐。事实上很少有人认为,2022年后还会持续有大量新船订单。
C.H. Robinson首席执行官Bob Biesterfeld称:全球供应链的压力没有缓解,我们预计短期内不会改善。在2021年前7个半月中,超大型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只有22艘,包括2月的14艘24000-24100TEU船和6月的8艘23500-24000TEU船。
航运巨头马士基首席执行官Soren Skou在本月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目前处于历史高位的运费是供不应求造成的,根本没有足够的运力传统钢铁企业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业务功能割裂,制约生产效率提高。